全国防灾减灾日
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
让我们一起构筑生命安全线
01
"全国防灾减灾日"由国务院于2009年设立,定于每年5月12日。设立这一日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,增强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,减少灾害损失,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温馨提示:提前学习避险要点,准备家庭应急包(饮用水、简易食品、手电、应急药品、应急卡等),熟悉居住与办公场所的疏散通道与安全集合点。
设立背景
02
2008年5月12日,四川汶川发生了8.0级特大地震,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。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,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。面对灾难,全国人民众志成城,共克时艰,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韧。
做好防震工作
03
01 建筑抗震:优化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,对既有建筑实施加固改造,提升整体抗震能力与延性表现。
02 设施减震:配置减隔震装置与抗震支撑,完善重要场所的抗震细部构造与维护机制。
03 监测预警:强化地震监测网络与预警发布,组织应急演练,落实家庭与社区避险预案。
节日设立的意义
04
提升全民风险意识:通过宣传教育与演练,形成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的社会氛围。
夯实综合防灾体系:推进监测预警、基础设施与社区治理协同,降低灾害风险与损失。
图片|主编编辑器版权所有(可商用)
头部插画|主编编辑器原创(可商用)
图形、形状|主编编辑器原创(可商用)
文源|主编编辑器AI写作
微信扫一扫 查看手机预览效果
关键词
使用方法:购买后,请返回首页,点击【模板】-勾选【我的购买】进行使用
主编编辑器版权所有:主编编辑器原创制作,用户可免费商用
授权方式:企业商用授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