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这一年
江都文体旅工作亮点回眸
时间奔流,岁月如梭,
往事回首,写满收获。
回顾2023年,我们总是步履匆匆
却又不曾辜负每一道风景
这一年是铆足干劲、奋发有为的一年
是乘风破浪、攻坚克难的一年
江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坚持加快开创
文体旅融合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
展现出新姿态、新担当、新作为
亮点工作频现
勠力同心点亮的这些“高光”时刻
记录了江都文体旅人砥砺奋进的2023……
PART 01
创先争优,荣誉表彰收获满满
全年共荣获省级以上荣誉表彰38项,其中国际级5项、国家级16项。江都运动员勇夺大运会、亚运会等国际大赛2金3铜,位列全省县区前列,创历史最好成绩。我区获“中国扬剧之乡”国家级授牌,被国家文旅部列为“四季村晚”全国示范点。
江都水利枢纽入选“长江安澜见证之旅”国家旅游线路,“农情夏日 乡约江淮”线路入选全国精品乡村旅游线路。“源头乡韵”扬剧系列活动入选江苏省第三届群众文化“百千万”工程优秀群文活动品牌,《大河向北》获省曲艺专业最高奖。
PART 02
植根群众,文化惠民提质增效
高质量考核指标“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”位居全市前列。
区图书馆连续六次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,新建仙女城市书房1家、住建局常春藤书屋1家,对1家乡镇文体站、20家村(社区)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效能提升。
围绕重点节庆,融合文旅资源,全年共举办文艺快闪、灯谜会、民俗踩街、文旅市集、龙川大讲堂、扬剧月月演、文艺六进等活动450余场,送图书8954册,放映公益电影3108场。
高水平举办《爱上一座城》汤非乡愁主题音乐会、“中国扬剧之乡”授牌仪式暨江都扬剧团成立70周年主题晚会、扬剧青年演员演出专场等名家云集、精彩荟萃的文艺演出,线上线下观众逾千万人次。
王少堂纪念馆、清风24小时城市书房入选全省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”打造对象,德才扬剧团、艾菱艺术团、益新公益发展中心入选全省“优秀群众文化团队”培育对象,吴桥镇文化志愿者协会、邵伯镇扬剧协会获评省“优秀文艺团队”。
在全区 13 个乡镇择优遴选38 处扬剧示范演唱点,以扬剧曲牌名命名投放,出版扬剧专著《源头乡韵·江都扬剧》,开设《源头乡韵扬剧“香”》电视栏目,广受戏迷好评。
PART 03
奋勇拼搏,体育活力激情点燃
成功举办江都区第九届运动会,近万名城乡居民热情参与、共享健身。策划举办九运会开幕盛会,充分彰显江都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活力,奏响全区人民锚定目标、重振辉煌的“时代强音”。
举办2023年全国龙狮网络大联动(江苏分会场)、全国“行走大运河”全民健身健步走(扬州站)、江都区2024年元旦长跑等赛事活动11场,开展“共享好时光 共健好地方”全民健身活动10场、“体育文化进万家”活动20场,极大丰富群众全民健身需求。
夺取扬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102.5金77银79铜,总分2629分,金牌总数首次突破百枚,与上届相比净增49枚,实现金牌翻番,获评优秀赛区奖、道德风尚奖、优秀组织奖等表彰。创江都区代表团历史最好成绩。
勇夺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2金1银、省(县组)田径锦标赛2银1铜,省击剑冠军赛、锦标赛2银2铜。
斩获2023年全国龙狮网络大联动(江苏分会场)2金1银,勇夺2023年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3项第一,荣获第十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(舞龙项目)3银1铜。
为各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配置乒乓球桌248张、台球桌314张。建成“好地方·运动坊”社区智慧健身服务站1家,配置更新健身设施及场地超60处,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7万平方米,维修健身器材300多件,器材完好率保持在95%以上。
新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200名,完成国民体质监测指标640个,合格率达93%。
体彩销售总额达1.655亿元,同比增幅15.47%,位列全市第一。
PART 04
文旅融合,产业发展成效鲜明
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,明晰全域旅游发展路径,凝聚全域旅游发展共识,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。
成功举办2023江都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,首发“龙舞江都大运来”旅游口号,深化招商引资、产业合作、科创发展、文旅交流,有力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。
举办“ZUI运河”江都新春文旅市集、宜陵螺蛳大众美食旅游节、中国·江都花木盆景艺术节、丁伙首届花朝节、邵伯湖旅游龙虾节、Super光影音乐节、江都区首届文体旅消费季等特色文旅节庆活动,数万人共赴文旅“盛宴”,打造一批特色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。
推动super光影音乐节、美丽乡村旅游廊道、运河夜间文旅街区、龙之腾高效观光农业休闲旅游、华谊青年文旅社区、英联工业旅游等6个文旅产业项目在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完成签约,投资额达11.5亿元。
光线电影世界一期主体工程完工,落户影视文化及相关企业88家,备案电影、电视剧、网络视听节目22部,出品电影10部,累计票房约32.28亿元。《格斗家·父爱无声》《照明商店》等多部影视剧在我区开机拍摄。
PART 05
守牢根脉,文化传承有力有序
江都国画笔厂(扬州毛笔制作技艺)、扬州征诚丝绒工艺品有限公司(扬州绒花制作技艺)入选全市首批非遗工坊,邵伯中心小学、宜陵中心小学、丁伙中学三所中小学校分别以传承特色非遗项目邵伯锣鼓小牌子、扬州评话、丁伙龙舞入选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。
大桥三江大鼓、吴桥农歌、老苏北面点制作技艺等41项入选江都区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。以“传承多彩非遗 共享美好生活”为主题,在仙女公园策划举办“非遗游园会”,融合传统工艺、非遗文创、非遗美食等内容,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主题市集。
举办“忆江南—苏州大运河碑刻”拓片展、“案上珍粹——馆藏古代文房用具”精品展等博物展览6期,开展“流动博物馆”公益巡展、“博物馆里闹元宵”等主题活动20余场,积极推动馆藏文物“走出去、活起来”。
申报获批国家文物保护资金221万元,启动华素琴扬剧艺术传承馆、大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“江淮古镇·海丝锁钥”主题展示园、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纪念馆、邗沟东道二期工程、大桥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。
完成建乐安置区、高新区东部等10个地块、3个区域的考古前置并通过省市局验收,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处。
PART 06
监管并重,文旅市场持续稳定
开展网吧、娱乐场所、旅游包车、旅行社、乡镇集场、校园周边、出版物市场、印刷企业及“扫黄打非”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,出动执法人员8300人次,检查各类经营场所4000家次,查办各类案件29起,有效规范我区文体旅市场经营秩序。
加大安全生产巡查监管,全年共检查各类场所265家次,排查隐患52处,并全部整改到位,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。
印发《扬州市江都区推进开网吧“一件事”改革实施方案》,实行部门协作、联合踏勘,高效率完成3家网吧新流程审核,审批通过19家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。
岁序常易,华章日新;
星辰有恒,使命无息。
展望2024年
我们将以固本强基的实劲、守正创新的闯劲
精雕细琢的巧劲、奋勇先行的冲劲
为重振“江北第一县”辉煌添彩
为“强富美高”新江都建设增光
奋力谱写江都区文体旅事业产业更绚丽的篇章
微信扫一扫 查看手机预览效果
关键词
主编编辑器版权所有:主编编辑器原创制作,用户可免费商用
授权方式:企业商用授权